在高校西迁的过程中,广大师生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。浙江大学先后四迁,同济大学则先后六迁。师生们背井离乡,辗转奔波,常常要忍受饥饿和疲劳,背负行装,翻山越岭。白天赶路,晚上倒卧于干草之中,艰辛难言。但师生们士气高昂,一路高唱《在松花江上》等救亡歌曲,并向沿途民众散发抗日救亡的小册子。国立艺专的师生则更是以宣传群众为己任。师生们组织“抗敌宣传车”,每到一处,总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,演出话剧、街头剧。他们在沅陵演出的《中华民族的子孙》《民族萌芽》《金力农》等剧,轰动了整个山城。
内迁之初,师生们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简陋的教学条件。许多学校只能借用旧庙宇、祠堂等作校舍。西南联大新建的校舍,40多个同学挤宿于一间屋内,到了雨季,还常常要打伞睡觉。而中央大学、光华大学等校新建的临时校舍,有的一间屋要容纳300人以上,拥挤不堪,空气浑浊。教师们的生活也十分困苦,薪金只按七成发给,还要支付各种名目的捐款,所剩无多,在物价暴涨的情况下,生活十分艰难。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,广大师生保持高度热情。如西南联大上课不点名,自修课也不督促,但从来无人缺席。晚上,那些未能挤进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学生便到校外的茶馆里温习功课,一直坐到深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