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思明为了显耀自己兵强马壮,每天把一批批战马牵到河边洗澡。李光弼见状,想出一计。他命令将军中500多匹马集中起来,把小马关在厩里,待史思明放马洗澡之时,把母马赶到城外。母马思念小马,便嘶叫起来,而史思明的马听到马群叫声,立即挣脱缰绳,浮水泅过河来。史思明一下子失去了上千匹好马,气得咬牙切齿,立即纠集几百条战船,前面用一条火船开路,准备把唐军浮桥烧掉。李光弼得到消息,命令士兵准备几百条粗长竹竿,用铁甲裹扎竿头。待叛军的船靠近后,唐军几百条竹竿一齐顶住火船,火船无法靠近,很快便烧沉了。唐军又在浮桥上发射擂石机关炮攻击叛军,叛军死伤无数,仓惶逃窜。不久,李光弼打败了史思明。
李光弼多次扫平叛乱,战功卓著,后来被晋封为临淮郡王。不久,图像悬挂于凌烟阁,赐铁券、予一子以三品衔。后因受宦官牵制,在洛阳北邙山战败。宦官鱼朝恩和程元振屡次在皇帝面前进谗言,蓄意加害李光弼,李光弼也一度被撤了帅职。
后来,史思明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。公元763年,史朝义兵败自杀。从安禄山发动叛乱,到史朝义失败,中原地区经历了8年的战火浩劫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。
骑兵铜像 唐
诗圣杜甫
安史之乱的结束,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,真是一件大喜事。当时在樟州(今四川三台)过着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得知消息,更是与妻儿老小一起欣喜若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