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一位著名的美国女士在广东境内游玩的时候,为了方便购物,想凭借信用卡在当地的钱庄取500元的墨西哥鹰洋。而钱庄的老板则建议她最好不要带着现钱购物。只要她向每位商人签一张自己的购物证明,就可以从钱庄的帐户上扣除这部分花销。这位夫人没有采纳这一建议,仍然坚持己见。于是,钱庄老板就按照她的要求,从一个大麻袋里倒出她所需要的银元,再让她核实一下数目。而摆在这位夫人面前的这堆墨西哥银元无异于破铜烂铁——简直没有一块银元称得上是完整的,而这些只能按照实际重量计价。据说,在广东,这一堆东西已经算得上是“最完整的墨西哥银元”了。
清朝的中央政府内部,有着一部关于银子成色的通行标准。所有符合这一标准的银两都是“库玉银”。所有财务方面的事务都按照这套标准执行。标准规定,银子的成色一定要达到98%,而民间的所有交易则不包括在内。此外,政府再没有制定其他法律来规范银两的实际成色与分量。所以,在成色与分量这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上,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。为了预防一些人在银两的分量上做手脚,在北京,逐渐形成了五个不同等级的银重标准。首先是“二两银”(“two ounce” ),这种银子98两算作100两,比实际的重量少2%。在所有标准中,这是最轻的一种。随后是“商业银”(“Commercial ounce”)、“官银”(“official ounce”)和“库平银”(“treasury ounce”)。在前面我们也已经提到,最后的一种“海关银”是分量最重的。这是近代才产生的新标准,主要用于海关方面的进出口货物税的征收与支付。这一标准比政府的“库平银”标准还要重,不知出于何种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