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跨文体写作的文本表征与审美意味
萧红的跨文体写作是多种文体与多种因素的融合与创化,从它“不是什么”的角度来谈似乎比较容易,而探求“它是什么”“它怎样”却比较困难。跨文体,是融小说、散文、诗、戏剧于一体,熔文学因素与异质因素于一炉,是艺术的浑融之境。萧红的跨文体写作在场景的象征性铆接、风俗的审美性存在、氛围的艺术性营造中臻于化境,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。
首先,戏剧性:场景的象征性铆接。萧红的跨文体小说大多情节结构弱化,故事背景淡化,但她却特别注重场景的自然转换与象征性铆接。在《呼兰河传》中,“除了那种经常是诗意盎然的回顾的本领外,许多场景的象征性铆接,最终都可以让我们说这是一部叙述得经常是扣人心弦的杰作”[16]。场景的铆接如同电影蒙太奇画面的组接,戏剧表现空间的转换与连缀,拼图的无缝隙拼贴,它关注空间场域的立体延展,而不是时间的线性发展。虽然在萧红的小说中有线性时间的存在,但是在每一时间段共时性的空间敞开是她文本的聚焦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