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·哀十七年》:“卫君召浑良夫食,至,袒裘,不释剑而食。太子使牵以退,数之以三罪而杀之。”
按:古者剑不去身,独食时不脱则不敬,况又袒裘乎?然以此为罪,可见古威仪关系之重。
古礼食不共器,器之多少以爵秩而分
《礼·礼器》:“上大夫八豆,下大夫六豆。”又,《乡饮酒》:“六十者三豆,七十者四豆,八十者五豆,九十者六豆。”又,《左传·昭六年》:“季孙宿如晋,晋侯享之,有加笾。武子退,使行人告曰:‘得贶不过三献。今豆有加,下臣弗堪。’”是古礼专器而食,故器有多寡,因年爵而异也。
古贵人燕食,每食奏乐
《礼·檀弓》:“知悼子卒,未葬。平公饮酒,师旷、李调侍,鼓钟。注:君食则乐。”是国君食时必奏乐也。又,《左传·哀十四年》:“左师每食击钟。闻钟声,公曰:‘夫子将食。’既食,又奏。”是大臣食亦奏乐也。不惟食时奏,罢食亦奏。清时督抚提镇署外,辄有钟鼓楼,峙列东西,然日久成具文,只督抚出时鸣炮吹笛,食时无奏乐者。而边荒提镇衙署,建树威严,食时辄吹笛三声,擂鼓三声,俾市民闻知,俗所谓“三吹三打”,岂知仍成周遗意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