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则天长安三年(703年),又下诏令李峤、朱敬则、徐坚、刘知几、吴兢等修唐史,“采四方之志,成一家之言”,勒成《唐书》80卷。吴兢还私撰《唐书》89卷,《唐春秋》30卷。
开元、天宝之际,出现了一位著名史学家,那就是史官韦述。史称韦述“嗜学著书,手不释卷”,他有感于国史“虽累有修撰,竟未成一家之言”,始定类例,补遗续阙,写成《国史》113卷。后人评论韦述《国史》“事简而记详,雅有良史之才”[20]。安史乱军攻陷长安时,官府所藏106卷本《国史》焚毁于兴庆宫史馆。韦述舍家抛产,独抱所修《国史》藏于南山,这部《国史》才得以保存下来。唐肃宗时,著名史学家柳芳在韦述《国史》的基础上,撰成《国史》130卷,记事上起高祖,下止乾元,这是唐人整理编定的最后一个国史定本。
柳芳在编修《国史》的时候,深感叙天宝以后事“率多阙漏”[21],后来他在流放黔中(今贵州)的途中遇到高力士,打听到了许多开元、天宝时的政事轶闻,因《国史》已经奏闻,不好更改,就又撰写了《唐历》40卷,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唐朝国史。到唐宣宗时,下令由宰相崔龟从监修,编成《续唐历》30卷,记事下迄唐宪宗元和末年,把编年体国史的编修也纳入了史馆修史的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