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过几天,恰逢卡尔森生日,詹姆斯送上了礼物——一只精致的鸟笼。
卡尔森笑了:“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。你就别费劲了。”
从此以后,只要客人来访卡尔森,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,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:“教授,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?”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:“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。”
然而,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们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。无奈之下,卡尔森教授真的去买了一只鸟放进笼中,詹姆斯的“鸟笼效应”奏效了。
“鸟笼效应”在我们的生活中,是一种普遍现象。实际上,在我们的身边,包括我们自己,很多时候是不是都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“笼子”,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进一些什么东西呢?
“鸟笼效应”虽说是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,那么一段时间后,他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,也就是说,这个人被“笼子”给异化掉了,成为了“笼子”的俘虏。
看到鸟笼,人自然就会想到鸟,这是人的惯性思维。惯性思维是人遵循之前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,就像物体的运动产生的惯性。
惯性思维会使人的思想固定封闭而形成盲点,缺乏突破和创新。而扔掉鸟笼,不去为了鸟笼买鸟,是需要人们跳出限定自己的固有思维的。